2007年9月7日 星期五

孩子的「互文」讀寫能力

今天上完第一堂課,面對小二的孩子,以「離家五百哩」這首歌為背景,說了一個改編自安徒生的「小錫兵」故事。在進行故事互動時,即使我改變小錫兵的故事背景,將他敘述成一個鐵匠送給女兒的心愛玩具,但是當我敘述到士兵掉到下水道時,班上的一個男孩立刻說出安徒生版本「小錫兵」之後的內容,令我非常驚訝,這是美國兒童讀寫能力專家妮娜.米可森所提出的互文讀寫能力,而這個孩子,在我們的第一堂課中,就展現出來了。
接下來,這個孩子的文章寫了一個關於大便掉在老鼠頭上的故事。與其說是故事,不如說是具備故事模型的一件事,簡單的說,就是有大便掉到老鼠頭上,老鼠問小鳥,小鳥說不是,叫他去找小狗,小狗就跟老鼠道歉;後來,老鼠又把大便大在小狗頭上,老鼠羞愧的躲到土裡。

初始閱讀時,我疑惑著孩子為何寫出這些跟今天主題不相關的文章,之後,當我回家看過上課影帶後,我才想起,「狗」、「老鼠」、「大便」都曾在今天的故事中出現。在我今天的故事中,倒楣的士兵從窗戶掉下去,倒栽蔥似的掉在狗屎上,所以,他的故事出現了「狗」與「大便」,接下來下水道的「老鼠」,更是他故事中主角。這個孩子在書寫故事中,將他的作品與我的故事做連結,再次展現他的互文能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