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

孩子文章裡的哲學

幾乎所有的文學家都同意,在他們似幻似真的文章中,往往投入了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個人觀感,因此,多數的文學評論家在評論一篇作品時,往往事先尋找作家的生平資料,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文章中多面的意涵。
在我高年級有一堂課,主題是「一張陌生的照片」。在寫作之前,我準備了幾張照片,跟孩子討論照片的內容跟可能的故事,我以一張動物園熊貓的照片為例,說了一個故事,內容大約是情侶分手前去動物園看熊貓,熊貓躲著不出來,男生趁女生去洗手間時,央求動物園管理人員假扮熊貓以留給女生美好記憶,沒想到當他們拍完照片離開之際,黑幫在動物園狹路相逢、拔槍相向,熊貓擔心被誤殺,站起來舉雙手承認自己是假的……。這個故事涵蓋了憂傷、驚悚、爆笑。在說故事的過程中,學生開始加入自己的想像,是非常有趣的過程。接下來請學生挑選照片時,其中一個孩子選了這一張照片,我在心裡暗自擔心他是不是只打算把課堂上的故事寫下來而已,沒想到他卻寫了一個全新的故事。
從老師的身分而言,在這個故事中,我看到了孩子在成長時對於「我是誰」這個自我定位問題的辨證;從作家的角度來看,我驚喜的想替這篇文章繼續發展下去,我想要讓熊貓放棄原本別人幫牠取的名字,讓它發展一段尋「名」之旅。
以下就是這篇具備精彩故事雛型的文章。

熊貓還是貓熊
有一隻熊貓為自己是熊貓還是貓熊而煩惱。有一天,他又再思考這件事,草終於看不下去了,於是說:「你看看你,每天為這件事茶不思、飯不想,連洗澡都忘了。嘔!真噁心,趕快去洗澡啦!嘔!」
熊貓說:「拜託!我可是很哲學的。我既像熊又像貓,到底是熊貓還是貓熊呢?真羨慕你們有固定的名字,嗚嗚……。」草說:「嘔,懶得管你了,先去洗澡啦!嘔。」於是熊貓便靜靜的走向池塘泡澡。
幾天下來,動物園的工作人員覺得這幾天熊貓好像悶悶不樂,於是便問熊貓:「你怎麼了?怎麼看起來沒什麼精神呢?」熊貓便把自己的煩惱一五一十的說出來。
工作人員聽了哈哈大笑,熊貓覺得有什麼好笑呢?看熊貓一臉「問號」,工作人員就說:「名字並不代表一個人,重要的是你的內心,所以熊貓、貓熊是隨便人怎麼說的。」

聽了工作人員的話,熊貓有如當頭棒喝,心中頓時明朗許多,從此,熊貓每天都過得充實又愉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